粘彈性阻尼器
時間:2020-06-19 16:34:08
閱讀:

粘彈性阻尼器
粘彈性阻尼器是一種被動消能減振(震)控制裝置,在小變形情況下便能進入工作耗能狀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粘彈性阻尼器中大部分粘彈性材料由于受到鋼板的包裹,避免了直接接觸空氣,使其老化性能有很大提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控振原理
粘彈性阻尼器主要依靠粘彈性材料的滯回消能特性來增加結構的阻尼,可同時用于結構的地震和風振控振。主要是與速度相關的,因此它的減震效果比與位移相關的阻尼器好。 粘彈性阻尼器增加了結構的阻尼,結構的地震響應大大減??;層位移、層加速度、層間位移和層間剪力均明顯減小。
特點和優勢
消能減震結構是通過“柔性消能”的途徑以減小結構地震反應,因而,可以減少剪力墻的設置,減小構件截面,減少配筋,而其抗震可靠度并沒有降低。國內外工程應用表明,消能減震結構比傳統的抗震結構,可節約結構造價5%~20%。若用于舊有建筑結構的抗震加固,消能減震加固方法比傳統抗震加固方法,節省建造價30%~60%。
技術參數
粘彈性阻尼器是一種被動消能減振(震)控制裝置,在小變形情況下便能進入工作耗能狀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粘彈性阻尼器中大部分粘彈性材料由于受到鋼板的包裹,避免了直接接觸空氣,使其老化性能有很大提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控振原理
粘彈性阻尼器主要依靠粘彈性材料的滯回消能特性來增加結構的阻尼,可同時用于結構的地震和風振控振。主要是與速度相關的,因此它的減震效果比與位移相關的阻尼器好。 粘彈性阻尼器增加了結構的阻尼,結構的地震響應大大減??;層位移、層加速度、層間位移和層間剪力均明顯減小。
特點和優勢
消能減震結構是通過“柔性消能”的途徑以減小結構地震反應,因而,可以減少剪力墻的設置,減小構件截面,減少配筋,而其抗震可靠度并沒有降低。國內外工程應用表明,消能減震結構比傳統的抗震結構,可節約結構造價5%~20%。若用于舊有建筑結構的抗震加固,消能減震加固方法比傳統抗震加固方法,節省建造價30%~60%。
技術參數
阻尼力(KN) |
尺寸(mm×mm×mm) |
粘彈性材料厚度(mm) |
剪切模量 (Mpa) |
極限剪應變(%) |
20 |
450×1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40 |
450×1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60 |
450×1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80 |
700×2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120 |
700×2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160 |
700×2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220 |
900×3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280 |
900×3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340 |
900×3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400 |
1250×4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480 |
1250×4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560 |
1250×4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680 |
1600×5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800 |
1600×5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920 |
1600×5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1050 |
2000×6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1200 |
2000×6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1350 |
2000×650×120 |
30/40/50/60 |
4.2 |
200% |
減隔震技術的應用
如何建造在突發強震中確保安全的建筑物、構筑物,采取一種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的結構體系,是工程領域的重大課題,對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們在長期抵御地震災害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防震的技術已從傳統的、被動的抗震方法向主動的、積極的減震隔震方法過度。
隔震建筑是利用隔震器和阻尼器,延長建筑物振動周期及增加阻尼比,消耗地震對建筑物釋放的能量,降低地震力對建筑物的襲擊。
消能減振技術是通過“柔性消能”的途徑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因而減少剪力墻的設置,減小結構斷面和配筋,其抗震安全度反而提高。
如何建造在突發強震中確保安全的建筑物、構筑物,采取一種安全有效、合理、經濟的結構體系,是工程領域的重大課題,對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們在長期抵御地震災害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防震的技術已從傳統的、被動的抗震方法向主動的、積極的減震隔震方法過度。
隔震建筑是利用隔震器和阻尼器,延長建筑物振動周期及增加阻尼比,消耗地震對建筑物釋放的能量,降低地震力對建筑物的襲擊。
消能減振技術是通過“柔性消能”的途徑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因而減少剪力墻的設置,減小結構斷面和配筋,其抗震安全度反而提高。